探索內容呈現時間和用戶體驗
使用5G中頻段網路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將享受更快速的內容下載,從而獲得更加卓越的用戶體驗。
重要洞察
一家領先電信商的測量結果顯示,在5G中頻,97%的使用者活動內容呈現時間不到1.5 秒。相比之下,使用5G低頻段和4G網路(所有頻段)時,這一比例分別為67%和38%。
要實現卓越的智慧手機用戶體驗,無論用戶身處何處,「點擊」後下行傳輸量必須保持在20 Mbps以上。
領先的電信商正擴大5G中頻的部署,旨在提升智慧手機用戶體驗,同時減輕經常壅塞的低頻段的負擔。
內容呈現時間(Time-to-content)是指從用戶「點擊」到影片開始播放或完成網頁載入的時間。消費者研究表明,內容呈現時間對行動寬頻用戶體驗有很大影響;消費者希望能隨時隨地即時訪問內容,特別是在智慧手機上顯示5G訊號時。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客戶流失、保持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愛立信智慧手機研究室(Ericsson SmartphoneLab)一項研究顯示,考慮到當今最常用的網路和串流媒體影音內容,出色的智慧手機使用者體驗需要在點擊時立即提供至少20 Mbps的下行速度和 1 Mbps的上行速度1。超出這個速度範圍後,使用者體驗的進一步提升將非常有限。
為什麼內容提供者重視內容呈現時間
內容呈現時間作為評估用戶體驗的關鍵指標,一直是內容提供業者關注的焦點。為了最大程度地縮短這一時間並提升使用者體驗,諸如內容傳遞網路(CDN)等專門的產業分支應運而生。目前,大多數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的線上公司都已將CDN納入其營運策略。這樣做的目的在於維護品牌形象、留住客戶以及提升轉化率。對於任何線上公司來說,穩定維持較短的內容呈現時間至關重要。在5G和4G網路中,內容呈現時間主要取決於使用者「點擊」時,對該裝置可用的上傳和下載速度2。
利用5G中頻提升用戶體驗
圖 11 所示的內容呈現時間模型基於 Google3提出的用戶體驗評級標準,並新增了「極佳」這一級別,形成了從「極佳」(<1.5秒)到「較差」(>4.0秒)的用戶體驗評等體系。根據該模型,要實現「極佳」級別的內容呈現時間,下行速度需至少達到20 Mbps。
在北美某行動寬頻現網中的測量分析顯示,對於透過5G中頻、5G低頻和4G(包括所有頻段)連接網路的使用者,內容呈現時間存在顯著差異。測試人員測量了用戶在一周內全天候(24小時)的每一次網路體驗,並基於從無線接取網路中收集的數十億個資料樣本進行了分析。
圖11:內容呈現時間使用者體驗模型
研究方法
愛立信智慧手機研究室(Ericsson SmartphoneLab)的一項研究4深入探討了內容呈現時間與點擊時刻的輸送量(設備在內容呈現時間階段可用的下行傳輸量)之間的關係。為了探究這一關係,研究團隊選取了包括影音串流媒體、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媒體新聞和企業網頁在內的多種內容類別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圖11所示,同時考慮了預期的流行內容數量增加(以MB計)及設備處理能力提升等多種因素。
圖12:北美地區網路使用者體驗
根據圖11所示的關係,我們將每個用戶點擊時刻的傳輸量樣本與內容呈現時間樣本相對應。結果如圖12所示。分析顯示,在 5G中頻,97%的使用者活動內容呈現時間不到1.5秒。相比之下,在5G低頻段,這一比例為67%,而在4G網路(所有頻段)中,僅為38%。
這項分析表明,在提升用戶體驗方面,5G技術相較於4G有著明顯優勢。中頻頻譜在覆蓋範圍和容量之間取得了一個理想的平衡點,有效地彌合了低頻和高頻頻段在速度、容量、覆蓋範圍和滲透方面的差距。透過聚合中頻載波與現有的低頻載波,不僅可以擴展中頻的覆蓋範圍,還可以減輕經常壅塞的低頻段的負載。這一策略顯著提升了這兩個頻段的用戶體驗。目前,領先的電信商正致力於在全國推廣 5G中頻的部署,希望借此提供一致性的卓越用戶體驗。
提高整個網路的容量,確保出色的使用者體驗
同一地點上有多台裝置同時活動時,容易導致無線介面阻塞,造成下載速度變慢。隨著一天中人口密度的變化,網路的不同區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大流量負荷。例如,早晨時段,公車站和火車站附近的人口密度通常較高,而城市商業區則低一些。為了確保用戶在使用智慧手機時獲得卓越的體驗,即便在人流密集的區域和高峰時段,用戶每次點擊時其智慧手機的下行傳輸量也應保證至少達到20 M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