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協助企業達成淨零
企業決策者將資通訊技術(ICT)視為協助其實現“淨零”目標的推動力,透過ICT解決方案實現去實體化、行動辦公,以及高效、再生和堅韌的能源供應。
- 透過數位化實現去實體化(dematerialization)是實現淨零的一個關鍵要素,ICT產業將發揮重要作用。
- 決策者已經了解到數位化和去實體化對提高獲利能力、生產力和環境永續性大有裨益。
- 然而,實現淨零的道路不會是一片坦途,因為在堅定地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同時,還需要在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建立極具韌性的系統。
邁向淨零的旅程
我們需要在2030年之前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最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減少環境影響的一種方法是減少材料的使用。ICT領域透過數位化協助企業邁向「淨零」。ICT解決方案能夠在ICT和其他領域用數位產品和服務取代實體產品,從而減少材料使用需求。
企業去實體化
去實體化可以增加自然資源的價值,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使企業能夠「以少造多」。事實上,愛立信關於去實體化的一份報告1顯示,ICT決策者一致認為,到2030年,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的去實體化企業將成為常態。(這裡的“決策者”是指對企業策略有重大影響或最終發言權的高層管理人員,包括高階管理人員(C-level)。)68%的受訪者認為,到2030年,轉型意願將成為決定企業成敗最重要的因素。
在這份報告中,「去實體化領先企業」是指在所有接受採訪的企業中,在去實體化方面取得最多進展的前三分之一的企業。如圖28所示,這些企業更加敏捷和精實、也更加環保,且財務更加健康。此外,它們使用雲端服務的頻率更高,並認為未來需要更多的遠距辦公。
因此,未來更多利用雲端計算、AI和行動技術的去實體化企業預計將獲得更強的適應性。大約60%的決策者認為,在他們各自的企業中,推動去實體化的關鍵因素是雲端基礎設施、銷售軟體和服務(而不是實體產品)以及使用線上培訓課程和文件。近半數的決策者認為,提高生產力和獲利能力是去實體化的主要好處,約40%的決策者表示,對環境的永續性也同樣有好處。這應該被視為對企業和環境都有利的雙贏局面。
Figure 27: Countries included in the enterprises studies
行動辦公場所
由於在公司場所進行的工作越來越少,企業必須能夠為員工提供對流程和工具的完全使用途徑,不論他們使用的設備是什麼,不管是在家還是外出工作。隨著企業變得更加行動化,行動和雲端技術將發揮關鍵作用。總體而言,80%的ICT決策者預計,到2030年,由於使用多雲端解決方案,不僅他們自己的企業,而且整個社會都將節省大量能源2。
決策者和白領階級認為,未來需要更加沉浸式的線上合作和會議工具。事實上,超過60%的企業預計到2030年將使用5G終端設備,幾乎同樣多的企業預計屆時將使用AR和VR設備。超過80%的受訪企業決策者已經投資於支援更靈活遠距辦公的技術。在這方面,5G等行動連結被視為關鍵的推動力。
連結和自動化賦能再生和具韌性的能源供應
除了增加去實體化外,轉向再生能源和節能解決方案(如雲端架構),可以幫助企業達到淨零。如今,超過50%的受訪企業已經在使用再生能源滿足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話)的電力需求,例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到2030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增加到75%,而只有2%的受訪者認為他們根本不會使用任何再生能源。
為了應對更加動盪的世界和不斷上漲的能源價格,企業紛紛投資基於太陽能或風能的獨立再生電力生產設施。超過50%的決策者表示,將投資轉向再生能源有助於他們的企業更好地抵禦價格衝擊和能源中斷。此外,76%的決策者認為,由於許多企業嚴重依賴能源,電力也是ICT的核心推動因素,因此必須擁有強勁的能源和電力供應。
邁向再生能源轉型有其自身的一系列挑戰和障礙,四分之一的決策者預估這些經濟障礙將非常顯著。五分之一的決策者提到的其他障礙是缺乏必要的技術,以及缺乏激勵和稅收優惠。當朝著這個方向(即再生能源)前進時,擁有處理多餘能源的策略非常重要。《將5G引入電力領域》(Bringing 5G to power)報告表示,目前的電網需要不斷發展,以應對未來更加不穩定的能源供應所帶來的挑戰3。連結和自動化可以為電網提供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保護,和釋放更高的潛在價值。因此,行動通訊是支援轉向再生能源和平衡更加不穩定的能源系統的重要推動力。
透過投資實現永續性和韌性之間的協調
企業要實現「淨零」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了實現永續發展,必須採取不同的策略。此外,在《是時候重新思考韌性》(Time to rethink resilience)報告中,各企業預計未來破壞性事件將更加頻繁和嚴重4,同意這一觀點的決策者是不同意的4倍; 他們擔憂的事項包括流行疾病、軍事衝突和能源危機等事件。這迫使企業為未來的事件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並提高韌性。
企業提高永續性的雄心壯志可能會面臨衝擊,特別是在危機時期,因為增強韌性的需求也在增加。韌性報告表明,破壞性事件的增加,使企業更偏好他們熟悉的冗餘和資源密集型解決方案。這與減少能源消耗和自然資源消耗的永續發展目標背道而馳。因此,企業建構冗餘解決方案的需求可能會影響效率的提高。為了打破冗餘、能源使用和自然資源消耗增加的惡性循環,必須進一步關注透過數位化實現去實體化,並在整個社會關注可與永續發展目標協調一致的長期韌性。在《是時候重新思考韌性》報告接受調查的企業中,近一半總是考慮效率和冗餘,以在處理破壞性事件和長期永續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因此,企業的短期策略和長期策略都很重要。對數位化的投資以及在效率和冗餘之間有意識地區分輕重緩急,都是幫助企業提高彈性和永續性的策略的例子。
顯然,透過數位化實現去實體化不僅有助於實現「淨零」目標,還有助於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獲利能力。在這種背景下,ICT的作用不可否認,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轉型是否會按照指數路徑圖進行5。
- 愛立信消費者和產業研究室,《邁向去實體化實現獲利能力和永續性》(The dematerialization path to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 )(2021年2月)。
-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及產業研究室,《邁向去實體化,實現獲利能力和永續性》(The dematerialization path to profitability and sustainability)(2021年2月)。
-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及產業研究室,《將5G引入電力領域》(Bringing 5G to power)(2020年3月)。
- 愛立信消費者行為及產業研究室,《企業的未來3⸺是時候重新思考韌性》(Future of Enterprises #3 – Time to rethink resilience)。
- 《指數路徑圖》(Exponential Roadmap),exponentialroadmap.org(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