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下一代數位化平臺
我們對未來物理世界的構想是,它將是一個數位化、互聯和永續的世界,人類可以通過程式設計控制它的各個方面。在這個世界裡,人類可以享受到數位智慧和沉浸式體驗帶來的便利和樂趣。
透過提供高性能網路、企業網路和可實現變現的網路應用程式設計介面,我們將建構一個開放的業務創新平臺,讓消費者、企業和社會在一個無界的網路-物理世界中緊密相連。
在愛立信,我最享受的一件事就是參與打造變革性創新。過去二十年,網路技術和行動網路的進步引發了一場數位轉型的革命,對商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變化。系統本身的高度開放性,催生了無數創新服務,也使得新技術的普及速度空前加快。比如,到2022年底,全球5G用戶數突破了十億大關,這比4G實現同樣的規模快了兩年。
工業和社會數位化已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消費產品和服務的方式,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下一步,行動產業的商業模式將向平臺轉型,打造一個真正開放的平臺,為孵化創新商業和技術提供支援。在這一過程中,雲端運算和人工智慧(AI)技術、可程式設計網路、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開放和即服務(as-a-service)商業模式都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轉型需要能夠提供無縫且高效的連結和通訊服務的網路平臺,將消費者、企業和社會連結在一起。
網路平臺應能夠靈活地支援各種案例,從盡力而為的行動寬頻服務到有保證的服務品質(QoS),需要搭建一個全球平臺,讓所有人或任何事物都能享受其服務。與此同時,它還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這些差異化服務的成本和資源消耗,協助社會和工業實現淨零排放和其他永續發展目標。
網路平臺是未來建構無距離世界的基石:在這樣的世界裡,物理世界和數位世界能夠緊密融合、無縫共存,人類和設備可以跨越空間的限制實現連結、協作和互動。為了建構一個網路-物理世界,無處不在的、有彈性的、可靠的連結,作為其基礎和保障。
基於這個願景,我選擇了以下三個趨勢,作為2023年的技術趨勢報告的重點:
開放的業務創新平臺,將消費者、企業和社會連結在一起,為孵化創新的新服務提供支援,實現指數級業務增長。它需要網路平臺才能實現。
網路平臺將對分散式網路基礎設施中的各種網路功能進行聚合(aggregate)和提取(abstract),為開發人員和企業提供全球的可盈利服務。這些服務與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增值功能相結合而進一步增強。網路平臺在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參與者之間嵌入了互通性和路由功能,以確保全球的服務連續性和覆蓋率。
分散式網路基礎設施,實現了網路功能的可程式設計性和開放性。可程式設計網路基礎設施能夠實現服務的多樣化和部署的靈活性,還可以通過API將自己的功能開放給網路平臺。
趨勢#1: 網路⸺物理世界所需的技術
近年來,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等沉浸式用戶體驗受到工業和社會的追捧。為了搶佔這一領域的先機,世界各地的科技巨頭紛紛投入鉅資以加快相關的技術開發,推動了延展實境(XR)設備和應用的發展。
幾年來,沉浸式通訊一直是我的《CTO技術趨勢報告》關注的主題,它將使用者體驗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今年,我將重點介紹兩種在網路-物理世界發揮重要作用的功能。一是大規模分身(massive twinning)功能,它能夠將物理世界的感知、行為和體驗整合在一起,然後利用這些資訊生成可程式設計的數位表徵。二是狀態感知功能(situational awareness),它能夠使用感測技術監測周邊環境,識別和定位各種物體,實現精準的導航,在網路-物理環境中保障順暢和安全互動。
大規模分身⸺即時數位複製
為了打造一個不受時間或空間限制的數位化可程式設計的物理世界,我們需要利用大規模分身技術,即將物理世界中的人、物理物件、流程和聯網系統等。
各種事物精確地複製成完全同步的數位分身。每個數位分身都瞭解自己的過去,能夠預測自己的未來,並完全掌控自己的即時狀態。在大規模分身中,所有數位分身都是完全同步的。來自物理世界的大量資料被即時發送,以更新數位分身及其應用。在物理世界中,促動器和介面執行來自應用的功能,以實現動作和體驗。
大規模分身可以説明我們節約資源並預防故障。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智慧城市的即時可程式設計數位分身,它能夠對各種公共或私有服務,例如水電煤、公共交通、公共衛生和環境監測等進行精準的建模、監測和管理。大規模分身的另一個重要案例是智慧工廠的流程最佳化,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靈活性、產品品質和永續。此外,大規模分身對電信商(CSP)也具有幫助,讓電信商能夠創建整個網路的數位表徵,從而類比網路部署、最佳化網路運行和實施預防性維護。
要實現大規模分身,無處不在的連結和整合感測是必不可少的。大規模分身可能要求每平方公尺就有數百個感測器和促動器,這意味著網路需要為各種設備和應用提供隨時隨地的覆蓋服務。其中包括高達Gbps的資料聚合速率,這對極低時延和高傳輸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6G時代,網路將採用新的、能源效率更高的信令協定來提供連接,數位分身所使用的大量感測器和促動器是無需電池和人工充電的零能耗元件。要實現大規模分身的部署,需要一個全自動化的流程來大量處理感測器和促動器元件。此外,還需要保證網路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端到端保護資料和隱私,以達到所需的信任水準。
為了充分釋放零能耗元件的潛力,我們需要採用全面的方法。就元件本身而言,這涉及到提高能量收集技術,以及改進封裝和低功耗積體電路設計。愛立信正在與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研究新材料和超低能耗設計,以利用無線訊號產生能量。
利用3D遊戲和電腦生成圖像技術,我們可以實現網路數位分身,這是一種比傳統的無線網路模擬器更先進的方法,它能夠實現新的功能,如以高解析度展示城市和室內環境,精確展示影響無線訊號傳播的表面材料,還可以展示動態場景特徵(如車流和使用者移動)等。愛立信借助最新的技術提升了在視覺化、整合、格式標準化、協作和建模準確性等方面的能力。這些進步使我們能夠通過數位分身更精確地類比無線網路的性能。
狀態感知⸺感測周圍環境並定位物體
狀態感知是指能夠即時掌握環境及其要素,並從中獲取有意義的洞察,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並採取適當行動的能力。這種能力有助於建構一個基於大規模分身資料的網路-物理世界。我們可以通過處理感測和定位資訊來創建數位世界,這些資訊由同步定位與建圖(SLAM)演算法提供。SLAM資訊可以用於各種目的,如AR、3D測繪,3D重建和即時目標追蹤等。
空間感知能力將是未來網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6G系統的一個創新特點。未來的網路將通過重新使用網路通訊信令來實現空間感測,使用類似於雷達技術的原理來識別物體的存在、特徵和軌跡。這種解決方案被稱為通感一體化(Joint communication and sensing, JCAS),將為智慧城市、交通系統和公共安全應用等不斷發展的案例提供服務。
網路不僅能夠收集JCAS感測器的資料,還能夠收集其他非JCAS感測器的資料。網路平臺能夠處理匯總的感測器資料,用於SLAM、導航和地理圍欄等服務。此外,網路平臺還能夠通過網路 API把處理過的感測器資料分享給開發生態系統中的各參與者,讓他們更方便地使用。
網路平臺在未來感測方面的主要優勢是,大部分網路基礎設施已安裝,可以實現全區域的覆蓋,能夠支援同步多靜態傳感網格。網路基礎設施的另一個有利特點是,用於感測的無線訊號可以在黑暗環境中工作,甚至可以感知當地的天氣情況。
- 歐盟地平線2020 HEXA-X專案
愛立信與合作夥伴一起參與了歐盟地平線2020 Hexa-X專案。該專案研究了感測場景和案例,還進行了差距分析,探討了一些問題,例如為了支持已確定的案例需要什麼技術,現有的5G技術能夠支援什麼案例,以及需要開發什麼額外功能等。後續的歐盟地平線Hexa-X-II專案將重點研究JCAS的感測架構、實體層解決方案和安全等方面。 - KOMSENS 6G
愛立信積極參與了德國聯邦教育與研究部資助的KOMSENS 6G項目,與合作夥伴一起研究如何將感測技術整合到通訊網路中。 - 恩智浦(NXP)半導體
愛立信與恩智浦半導體合作,探索在哪些新場景下可以使用將通訊和感測功能完全整合在同一個發射/接收節點的網路。我們還將一起研究這些未來系統的實現方案,並評估JCAS案例所帶來的技術挑戰和機會。
趨勢#2: 業務創新需要開放的平臺
業務創新需要一個開放的平臺,讓消費者、企業和社會各界能夠無縫地互聯互通。所有的生產者都可以通過該平臺開發並提供自己的產品、服務或內容。這個平臺將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搭建橋樑並促成交易。每當有新用戶加入該平臺時,原有的平臺用戶(無論是生產者還是消費者)都能夠受益。隨著加入的用戶越來越多,原有用戶的優勢也會越來越大。這在經濟學中被稱為「網路效應」(network effect)。這種平臺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不需要大額投資便能進行擴展。
開放的業務創新平臺能夠支援不同層次的案例,從最簡單到最先進的都有,並根據不同的需求和條件對服務進行分類,以便快速部署並降低成本。此外,它還使生產者能夠靈活地創建不同的產品、服務和內容。
未來,企業將能夠根據自己的特定需求來使用網路連接和功能,就像使用雲服務一樣。針對不同的案例,服務可以通過公共網路提供,或者通過在公共網路中創建的專屬且獨立的邏輯網路切片提供,這些邏輯網路切片可以延伸到專門建設的專網中。無論採用哪種方式,都會創建一個安全且專用的虛擬網路,具有一個統一的企業管理系統,可以增強對資產的控制和可視性,包括那些通過廣域行動網路(macro network)連接的資產。
網路平臺的作用
現有的網路平臺提供通訊即服務API,例如,提供SMS、視訊通話和語音服務,讓開發人員可以將它們整合到自己的應用產品中。在不久的將來,開發人員還將能夠使用更先進的可程式設計網路功能,滿足應用對時延、可靠性和傳輸量的需求。
這些功能將以網路API的形式提供,滿足下一代案例的需求,如沉浸式通訊和狀態感知等。這些未來案例還可以通過與全球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增值功能相結合來進一步增強。
為了高效和可擴展的實施,網路平臺將來自分散式網路基礎設施的開放網路 API進行聚合和提取。此外,網路平臺在生態系統中的各個參與者之間嵌入了互通性和路由功能,以確保全球的服務連續性和覆蓋度。
轉型的第一步是改造現有的網路基礎設施架構,加強網路API支援套件,以提升資源管理和服務編排等方面的能力,架構改造涉及到無線接入網、核心網、營運支撐系統和業務支援系統等部分。第二步是要確保網路API支援套件具備最先進的公開框架和服務定義,也就是網路抽象層。隨著5G Advanced和6G不斷提升網路基礎設施的功能,如定位、感測和嵌入式計算等,網路API支援套件將創建新的服務細分市場和策略,促進服務的多樣化。
我們攜手3家電信商和部分生態系統合作夥伴,在MWC 2023上展示了如何為開發生態系統提供先進的開放網路API。該展示向應用開發人員呈現了如何使用5G網路API來實現服務品質隨選提供(QoS-on-demand),適用於基於行動裝置的互動式高清視訊會議,以及無時延行動遊戲等場景。服務品質隨選提供展示基於3GPP網路API和CAMARA通訊API的電信標準化。
趨勢#3: 高性能的網路基礎設施
現代化網路基礎設施需要採用開放式架構,擁有開放的介面和API,這些介面和API可根據市場對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需求不斷發展。無限連接、可靠系統和AI認知網路將是未來從5G到5G Advanced,再到6G演進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術。
更開放的無限連接
網路基礎設施架構的重要元件包括開放的訪問介面、通過網路API開放的服務介面、連接到雲端的開放網路基礎設施層,傳輸和資料管道介面以及開放的網路應用(如rApp)等。
通過端到端的網路切片管理,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QoS要求,在網路切片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動態地最佳化網路資源的分配,從而實現服務差異化和部署靈活性。
可程式設計網路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客製化設備的行為方式,從而提高網路的整體性能。可程式設計網路是基於雲端技術建構的,它可以加快功能的開發和bug的修復,也可以實現類似DevOps的操作。如此一來,電信商就可以使用軟體即服務的商業模式,為網路應用提供計費、管理系統和核心網功能等服務。
網路感知應用能夠基於對網路功能的瞭解,智慧地選擇應用元件的部署位置,從而保證最高的運行效率、性能和節能效率,同時還會考慮到特定硬體加速功能的分佈情況等因素。
基於分散式網路基礎設施的架構還可以實現無限連接,滿足資料速率和時延要求,並且隨時隨地可用。利用多連接、多點連接和分散式MIMO等技術,可以保證網路的穩定性、性能和品質,同時提升網路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彈性(NRAR)。多點連接和分散式MIMO可以讓大量緊密協調的網路節點與每個特定設備進行通訊,進一步增強性能。分散式網路基礎設施還包括衛星和無人機網路等非地面接入元件,能夠實現真正的全球覆蓋。作為長期無線接入演進的一部分,它還將使用sub-THz頻段的頻譜,為JCAS等案例提供高精度感測。端到端最佳化網路的能耗,可以建構節能型網路。在節點層面,硬體加速器和相關的軟體元件(如作業系統和驅動程式)是低能耗解決方案的必要元素。這些元件可以實現流量處理的可擴展性,支援多種睡眠狀態和快速啟動等功能。此外,這個層面還將內置智慧型網路和基於AI的功能,進行網站能耗協調,從而進一步最佳化網路的能耗。
6G網路將在未來打造超強的網路基礎設施,它的容量將是現在的100倍以上,峰值速率將超過100Gbps,廣域一致性時延將降到5ms以下,定位精度將提高到釐米級。
這種高性能網路基礎設施能夠始終保持可用,無論是在室內、室外還是非地面環境中,都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覆蓋。它是通過一些可交互操作的服務介面來實現的,這些介面可以把全球各地的生態系統參與者互聯在一起。
內嵌的可靠系統
網路基礎設施是開放的,需要遵循零信任原則(從不信任,始終驗證)來保障安全,這樣才能確保所有通訊都是安全的,並且還要持續地監測通訊的可靠性。網路基礎設施是人類和智慧設備進行各種社會、任務和業務關鍵案例的重要支撐,它不僅要安全、有彈性、保護隱私,而且還要能夠被驗證。為此,我們需要將基於人工智慧的自動化安全控制和保證機制無縫整合到網路基礎設施中,以便即時回應已知和未知的威脅。這樣才能確保網路基礎設施是可靠和安全的,能夠有效地完成任務,保護資料的來源、機密性和隱私,防止被他人非法訪問或篡改。
可靠系統是一個安全的系統,它的每一層(從基礎設施到連接,再到設備和邊緣)以及它的網路切片都需要有自己的安全身份。這些身份可以通過信任根(root- of-trust)機制來驗證。為了保護資料的安全和隱私,網路基礎設施將使用最先進的協定堆疊,其中包括量子驗證演算法和機密計算技術,它們可以在資料被處理和儲存的過程中對資料進行加密保護。
最後,網路基礎設施要保證整個應用通訊通路的安全,包括設備、所有網域和雲端應用。未來,它還要能夠支援旁觀者 (bystander)和空間隱私的保護,讓用戶享受沉浸式的體驗。
可程式設計網路中的人工智慧
網路基礎設施必須能夠靈活地滿足各種案例的需求,這就需要提高網路管理的自動化程度。通過利用可程式設計性和分散式智慧技術,我們可以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要實現完全自主的運行,需要讓系統能夠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實現零接觸部署和操作,並且能夠不斷地即時最佳化性能。而網路服務的管理則是通過明確定義的功能模型和對異質網路資源的動態和精細分配來完成的。
資料驅動的架構和操作是全網進行統一的人工智慧性能最佳化的基礎。最佳化過程中,還會不斷進行監督和調整,得到的最佳化結果亦有據可循。網路再把最佳化結果匯總起來,並放到一個更大的環境裡,對它們進行綜合、評估和調整,以達到預期的目標。網路和端到端業務的管理和最佳化採用了分層控制環結構。在自主網路裡,人類可以依靠合法、符合道德規範、技術強大、值得信賴的人工智慧來進行監督。
生成式人工智慧已經在商業領域得到了應用和認可,並被證明可以有效地提升研發等領域的效率。不僅如此,這項技術還可以協助進行網路分析和最佳化任務,如預防性維護、詐欺檢測和網路規劃等。
結語
我對未來物理世界的構想是,它將是一個數位化、互聯和永續的世界,人類可以通過程式設計控制它的各個方面。在這個世界裡,人類可以享受到數位智慧和沉浸式體驗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我們已經看到了即時、可程式設計的協作式數位分身在各種工業場景中的應用。隨著技術的進步,我們還將看到智慧城市和全球智慧交通系統的建設。這一切都需要數位分身、大規模感測功能和空間測繪技術提供的海量資料,以及無處不在的連接和網路可程式設計性,它們是數位化變革的基石。
5G帶來了一些獨特的能力,例如全球性、可靠和安全的接入等,它們為5G Advanced和6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G還具有一些創新的特性,例如無限連接、可靠系統和基於人工智慧的認知網路等,讓它擁有與眾不同的優勢。5G將成為首選的網路基礎設施,因為它是最高效的通訊技術,可以滿足各種開放、規模和支付能力的需求,提供各種差異化服務,讓消費者、開發人員、企業、各行業和政府都能受益。
愛立信是6G技術的推動者,我們與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包括產業領導者、學術界、標準化機構和開源論壇等,共同創造6G的未來。透過提供高性能網路、企業網路和可實現變現的網路應用程式設計介面,我們將建構一個開放的業務創新平臺,讓消費者、企業和社會在一個無界的網路-物理世界中緊密相連。這個新的全球平臺將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孕育出無數的新商機,我們期待與您一起探索和把握這些商機。
關於作者
作為愛立信集團技術長,Erik Ekudden負責制定愛立信的整體策略和技術領導方向。他在全球技術領導層的豐富工作經驗影響了公司的策略決策及其在5G、6G、邊緣計算、人工智慧、增強/虛擬實境和物聯網方面的投資。Ekudden的領導能力建立在他數十年的技術策略和產業活動相關的職業生涯之上。他於1993年加入愛立信,曾在公司擔任多個管理職位,包括技術策略主管、美國聖克拉拉技術長以及標準化和工業主管。他還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的成員和《愛立信技術評論》的出版者。